钢构云计算
SSBIM
BIM专题
钢构专题
钢构地图APP
来源 BIMBOX BIM清流BIMBOX 发布于 2018/11/12 15:05:49 评论(0) 有2273人阅读

如果一个远方被论证为是最终的目的地,那究竟是什么在阻止大多数人前进? ——是对无法达到的恐惧。

IT圈有这么个说法,只要一个操作每天被重复使用10次以上,就一定会有人开发一个程序,把操作数减到1次。

与IT圈「遍地懒人」相对的,是建筑圈普遍的「勤奋刻苦」。

当代建筑教父雷姆·库哈斯说:


不过还好,这个行业还有一些人认为,在这个可爱又可恨的时代,我们不该掉队。

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占据了所有科技媒体的头版,在人们或是欢庆或是悲叹的时候,贝尔拉格建筑学院毕业的何宛余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


那时的何宛余手里已经有了一个辅助建筑师设计的产品原型,但她觉得,一个单机版设计辅助软件并不是未来,未来属于互联网,属于机器学习。

于是就在这一年,何宛余和她的贝尔拉格校友杨小荻,以及前谷歌软件工程师李春,在深圳成立了小库科技。


2017年,作为全球首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公司,小库科技成为腾讯人工智能加速器首期25家企业之一,拿到洪泰基金的天使投资。

也是在这一年,小库先后发布了内测版和公测版。


在一片赞扬和批评声中,小库一步一步走到了2018年,6月召开发布会,7月企业版上线,8月入选微软加速器第12期创新创业企业。

11月13日,小库个人版即将上线,BIMBOX第一时间拿到了测试账户,给你全面解读这款声称「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建筑师」正在做什么,以及BOX对这些赞扬与批评的看法。

正如小库联合创始人杨小荻所说:


小库的核心定位就是「给建筑师减负,让他们腾出时间去做该做的事」,它从很多方面着手来改变建筑师的工作方式。

小库不需要安装软件包,直接在浏览器上登陆,所有功能都在Web端完成,官方推荐Chrome浏览器,进入账户可以创建智能设计或智能审图项目。


进入智能设计项目,看到的是由百度地图提供的2D地理数据,选择城市,输入地点,就能马上切换到相应位置。

更贴心的是,当你切换项目地点时,后台方案设计的参考规范也会相应改变。




可以选择「极速模式」,直接在地图上绘制用地;也可以选择「集智模式」,上传带有基地、退线、周边建筑的CAD文件。




使用极速小库模式,在线圈地,系统会自动生成退线,实时显示用地面积。




绘制或上传CAD后保存,就进入了3D模式。小库会根据地图信息自动生成周边的3D模型,对地块进行智能商业价值评估,靠近商业区和高人流区的地方会有更高的价值评分。



正式设计之前,需要定义用地指标,比如是否考虑山地、商业与社区是否分开,最重要的是规定好容积率,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楼型计算。




为了减少小库的运算量,你还需要给它一些简单的参数作为边界条件,比如建筑限高、建筑密度、住宅和商业配比,这些参数一般是规划阶段就定好的。


接下来的工作是选择项目中可能用到的楼型。

你可以靠系统智能推荐来选择楼型,如果甲方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楼型配比,就可以用精准模式来定义你的选择。


你可以按高层、多层、别墅来筛选楼型,当然,也可以上传CAD文件来定义自己的楼型。



你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不同楼型的详细参数,包括单位造价、单位货值、角度限制、楼型限高、是否拼合等等,帮助小库更快做出最优方案。



到此为止,设计师没有画一笔的图,也没有用到一个公式,下面的计算就交给小库了。

首先,小库会根据你输入的参数和楼型,给出几种推荐的楼型组合。每一种推荐都用饼图表示,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种组合的户型比、楼型比、实际的容积率和利润。



如果需要微调,你可以进入编辑模式,调整不同楼型的数量,容积率也会实时变更。




以前,只有非常有经验的建筑师才能快速判断,什么楼型产品组合和数量才能满足容积率要求。而初级建筑师只能靠CAD和Excel,用「试探性方法」尝试大量排布可能性,小库这一点干的非常漂亮。

你可以精准定义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划界,如果项目没有具体的要求,也可以不做定义,由小库进行智能排布。


选中某一个户型配比,就可以选择算法,自动生成排布方案了。



在计算之前,你可以定义生成方案的算法,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 普通排布:严格按照指定楼型数量进行计算。
➤ 品质方案:尽量照顾空间品质,会考虑生成内部花园
➤ 高低配:固定高层数量,其余用地尽量用低层排满
➤ 多边排布:尽量让楼型沿地边线排布



泡杯咖啡回来,方案就已经生成了。系统会在上万种可能排布中,计算出十种左右的最佳方案,把那些不满足规范、评分较低的方案直接帮你过滤掉。

点击任意方案的示意图,3D模型都会实时显示排布效果,高低层住宅和商业区位置一目了然。



你可以查看每个方案的详细数据,还可以查看系统给每个方案的打分,包括视野、日照、间距等。




小库每次只能为一种楼型配比计算排布方案,如果需要多方案对比,可以在计算生成并后,选择其他配比再计算一次。

这一步体现的就是小库核心的AI技术,首先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进行海量方案的图像学习,建立大量的后台方案数据。


然后,通过对抗生成网络(GANs)和增强学习(RL)让这些方案PK,使模型不断自我进化,优选出货值最大、准确率最高的设计方式,从而实现对用户的智能推荐。




选中某一个推荐方案,你可以在3D模型下查看居民视野评估、户型分布情况,查看三维日照图,甚至可以一键生成建筑表皮。以前这些累死人的工作,都被小库藏在后台,只需要点一个按钮就能实现。



如果你希望手动改进AI推荐的方案,也可以进入编辑模式,手动添加和删除建筑。整个修改过程始终在3D界面下完成。

更棒的是,在修改过程中,小库会实时监测退线、城市规范和日照等数据,一旦出现问题会马上标红提醒,对应的利润和容积率也会实时更新。



你可以一键把方案分享给客户,对方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你的方案。你也可以把模型文件直接下载到本地,导入到其他软件里使用(这一点很良心)。


方案做好后,还有一个最让设计师烦躁的场景,就是做PPT汇报。小库还提供了一个暖心的功能:智能PPT



只要选中几个推荐方案,你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区域介绍、项目信息、地理位置、周边分析、经济指标、方案对比、总平面图、日照分析图、成果展示等等,都按照模板一键生成,直接拿着PPT去做汇报就可以了。


接下来进入的界面就类似前面说的编辑模式,只不过这次的模型不是你制作的,而是通过识别图纸生成的。

你同样可以添加和删除建筑,并实时检查容积率、利润、日照等信息。



对小库个人版的评测和功能介绍,我们就说到这里,在小库新产品上线的前夕,对于过去这一年人们对它的称赞和质疑,BIMBOX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首个把AI与建筑设计结合到一起的公司,小库在问世的时候是一定会博得人们过高的期待的。对于「设计师可以下岗了」、「行业将被彻底颠覆」这样的媒体评论,我们认为并不实际。

这样的过格称赞也在过去一年拉来了不少传统设计师的仇恨和批评。下面是我们看到比较主流的三类批评,以及我们的观点。

AI设计出来的东西没有灵魂,伟大的建筑还是要靠设计师的灵感和认知这恐怕是很多人对AI的误解。任何一个人工智能产品的初衷都是让一部分人「work with it」,而不是「颠覆」和「替代」。

杨小荻在接受ArchiDogs的采访时说:「20%的公共建筑对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以设计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而另外80%的城市建筑则更多的是规范、规则以及其他非设计因素。」

小库要做的,就是面对大部分大同小异的空间设计时,把建筑师从查规范、算指标这样繁杂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去思考设计师该思考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辞职不干。

不就是做个强排吗?别人用grasshopper早就能实现了。
历史上新工具淘汰旧工具,从来不是靠「能不能」,而是靠「快不快」——人们靠写信就能联系,马车就能出行,如果说「能做」就够用了,那微信和高铁从来就不会出现。
效率,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还包括学习成本,如果一个月薪6000的建筑业新手,花1个小时就能拿出10个方案,另一个月薪2万的老手,花3天拿出3个方案,用人单位会雇佣谁呢?
刚刚实现了前期设计的功能,就拿AI讲故事,不过是骗骗投资人的钱而已。
关于小库到底是不是AI,我们在《确认过眼神,你应该不是人 |谈谈建筑业人工智能》这篇文章里给你讲述过人工智能的两个要素: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也聊到人工智能和人类思考方式最大的区别:跳过因果推倒,直接从数据的关系中得到答案。
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万维钢说: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做出了某项彻底改变世界的创新,而你事先从未听说过,那他肯定在说谎。因为这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规律,无论是技术规律,还是商业规律。
提一个概念,做出原型,拿到投资,用钱去做更多的事,这本是互联网公司最正常的玩法,只是对于习惯「做多大事,挣多少钱」的传统行业来说,有些看不惯而已。
从小库2018年拿到新一轮融资后开设「未来建筑实验室」来看,它对数据显然有更大的野心。

另外,投资人可一点都不傻,他们更看重的不是一个公司现在做了什么,而是看一个关于数据的更大未来。


人工智能对人们工作的替代一定是从基础到高级的,在可见的未来,AI会遇到一个天花板,某一个层级的工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被替代。
但AI危机不在于全员替代,而在于经验传递方式的变化。
以前,进入某个行业的人,一定是先从熟悉规范、学习最简单的前人经验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升级。
而人工智能打破的正是这种「学徒制」,「师傅」们不再需要完成简单工作的「学徒」,而是直接使用AI工具,然后顺手把个人的经验传授给这个工具。
AI每秒种都在学习进步,教授它的不是某一个「师傅」,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好师傅」。
与AI共生的好师傅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而「单机版」的徒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一个行业原本平滑的上升通道被迅速斩成两截,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所以,任何一个领域的AI,都一定会经历从「看不起」到「追不上」。任何行业AI的出现都一定是指数增长、不可逆的。
所以,一定会有人掉队。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变得无足轻重之前,成为与AI 共生的人。
但,不必怕,你的竞争者并没有那么多。
大多数人还是会站在原地,批评那些双脚粘泥的行者,等到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再去寻找新的批评对象。
这世界上借口永远比办法多,所以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第1楼 undefined 发表于 2012-05-17 13:23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可乐的 CEO John Sculley 说:“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就这样,一段传奇的合作开始了。

第1楼 undefined 发表于 2012-05-17 13:23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可乐的 CEO John Sculley 说:“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就这样,一段传奇的合作开始了。

第1楼 undefined 发表于 2012-05-17 13:23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可乐的 CEO John Sculley 说:“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就这样,一段传奇的合作开始了。

第1楼 undefined 发表于 2012-05-17 13:23
1983年,乔布斯对百事可乐的 CEO John Sculley 说:“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就这样,一段传奇的合作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