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云计算
SSBIM
BIM专题
钢构专题
钢构地图APP
来源 网络 发布于 2012/7/11 8:50:56 评论(0) 有3191人阅读

     一、膜结构节点具有传递荷载、将结构构件连成整体和提供初始预张力施加点等作用;在进行节点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结构、构造、施工张拉等方面的要求,既要遵循普通钢结构节点设计的一般原则,又要考虑到结构形式和所用材料的具体特点。节点设计要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结构强度要求
节点连接件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其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可靠地传递荷载,不先于主体材料和构件破坏。
(2)对结构大变形的适应能力
膜结构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振动,节点和连接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以释放由于大变形所引发的附加应力作用。
(3)避免膜材出现应力集中
膜材很薄,对缺陷比较敏感,节点设计应避免在膜材与刚性构件的连接部位出现应力集中。在连接处的钢构件不得有尖点或锐角;在接触面处应设置膜衬垫;必要时还应对节点附近的膜材进行局部加强。
(4)对节点的防水防腐处理
膜结构的节点部件多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出现锈蚀;节点生锈不但会降低节点自身的强度,锈水的流淌还会对膜面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节点连接件的材料宜选用不锈钢或铝材,对钢构件必须做镀锌或涂装处理。此外,膜节点还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必要时可在节点上面增加一层覆盖膜或采用铝合金盖板防水。
(5)施工张拉要求
节点设计应充分考虑初始预张力的施加方式和具体施力点的位置等因素,保证施力点处的节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且便于施力机具的操作。节点设计还应考虑结构安装偏差与二次张拉的可能性,留有调节余量。
(6)结构逻辑性和艺术表现力
膜结构的节点应力求简捷、轻巧,能够充分展示结构内在的逻辑性和艺术表现力。节点构造应能清楚表达结构中的传力路线,并且符合结构计算假定。当有多个构件连接于同一节点时,应保证各构件的内力汇交于一点,以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弯曲或扭转应力。应注意节点的观感效果,在膜与刚性边界或节点连接处应尽量采用圆弧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并在视觉上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二、典型节点连接构造之膜与膜的连接:
      空间膜结构的空间曲面是由许多平面膜材经裁剪设计拼接而成,由于膜材幅宽较小,因此膜片间需通过接缝连接形成整体。膜材接缝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缝合连接、机械连接(夹板螺栓连接)、粘合连接、热合连接和束带连接等.
      缝合连接是用缝纫机将膜片缝在一起。这是一种传统的织物连接方式,主要在工厂内制作完成;其特点是比较经济,且质量容易得到控制。但是由于缝合连接的强度较低,因此一般应用于不能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棉织物或氟塑料织物等),或膜内应力较小以及非受力构造连接处。在结构的排水区要慎用缝合连接。
      机械连接又称螺栓连接简称夹接,是在两个膜片的边缘埋绳,并在其重叠位置用机械夹板将膜片连接在一起。它是一种现场连接方式,一般适用于结构规模较大,需将膜材分成几个部分在现场拼接的情况。
     粘结连接是通过粘合剂将膜片粘合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的耐久性较差,一般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现场临时修补或无法采用其它连接方式的地方。
      热合连接在构造形式上与粘合连接相似,它是将膜材迭合部分的涂层加热融合,并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两片膜材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热合连接可在工厂完成,也可以在现场完成,其连接强度几乎可达到母材强度,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膜材连接方式。我国颁布的《膜结构技术规程》即规定“膜材之间的主要受力缝宜采用热合连接”。
      束带连接利用束带穿过膜边的环圈从而将两片膜连在一起。束带连接便于调整形状、可根据情况分步增减拉应力;缺点是扎紧和放松束带将消耗大量的人工。为了保护束带节点免受气候的影响,通常在其上面增加一层覆盖膜。覆盖膜片较高的一侧在工厂内缝合或热合,较低的一侧可在现场粘合。
典型节点连接构造之膜与索的连接
      在进行膜结构设计中膜-索节点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索与膜之间的材料差异,应使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适应在荷载作用下膜与索之间可能产生的相对滑动。
      膜与索的连接有单边连接(如边索)和双边连接(如脊索和谷索)。常用的单边连接方法是将钢索穿入膜材热合的索套中,或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夹板和螺栓来连接膜材与钢索,是一种膜与谷索的双边连接构造,双边连接通常需要在其上面增加一层防水用的覆盖膜。当膜面跨度在15米以上且无中间支承时,为减小膜面应力,可以利用索或合成纤维带对膜面进行局部构造加强。加强索可以缝进膜面内或设在膜面外,当加强索位于膜面外侧时,应注意防止索自身的腐蚀以及由于摩擦造成的膜面表皮损伤。
典型节点连接构造之索与索的连接
      双向钢索交叉节点可采用节点板连接,也可采用U形夹或夹板等夹具连接。为了保证夹紧钢索,可采用低碳钢或高强螺栓。需要注意的是,在无应力状态下被夹紧的索受拉后,其直径会减小,从而使夹持力降低,对此可通过二次旋紧螺栓来调整。
      多向钢索之间可采用连接板连接。此时应注意各钢索轴线要汇交于一点,以避免连接板偏心受力。在进行连接板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曲线造型,以展现空间膜结构的柔和与灵动之美。节点是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中内环索与脊索和谷索之间的一种连接做法。这种节点的受力很大,且直接关系到挑篷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设计时要特别小心。
典型节点连接构造之膜与支承构件的连接
      索膜结构中的膜材与边缘支承构件的连接通常有夹板连接、绳轨连接及束带连接。夹板连接是利用刚性夹板将膜边绳直接固定在刚性边界上。其做法较为简单,一般要求夹具应连续、可靠地夹住膜材边缘,夹具与膜材之间应设置衬垫;当刚性边缘构件有棱角时,应先倒角,使膜材光滑过渡。绳轨连接是先将膜边绳穿在铝合金制成的滑槽--绳轨(rope track)内,再通过拉力螺栓将绳轨与刚性边界相连。通过调紧拉力螺栓来调整预张力,以满足施工张拉和二次张拉的要求。张拉完成后可将较长的拉力螺栓剪短。膜与支承构件的束带连接构造和膜与索的束带连接构造相似,可通过调紧束带来张拉膜面。
典型节点连接构造之膜与索与支承构件及基础的连接
      索可通过索端头锚具与直接焊接于钢构件上的耳板相连;对于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支承构件,可先预埋节点板再连接,或通过钢套箍连接;基础锚固点处的索端部节点宜考虑采用可调的端头构造形式,以方便预张力的施加和二次张拉。

说点什么
注册用户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注册







最新评论
微信官方公众号